【军武次位面】之 无限健制
不是国军不努力,奈何共军有AK!
新中国成立至今,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夜空。其中,讲述三大战役的《大决战》系列,是军武菌心中难以忘怀的明珠。
▲真实影像: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追击国民党军
《大决战》系列,诞生在上世纪末,以其磅礴的气势和真实的场景,成为了新中国军事电影的巅峰之作。它不仅仅是军事片,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那个历史时期的热血与激情。
《大决战》系列,对于大多数军迷而言,应该是耳熟能详。但能够完整观看并深刻体会其精髓的人,或许并不多。因为三部总时长超过600分钟,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是一次漫长而沉重的观影体验。然而,这并不影响它在军事电影史上的地位。
《大决战》系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完美地融合了宏观战场与微观战斗、写实战争场景与艺术表演手法,从将帅决策到战役执行的每一环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真实照片中急行军的我军战士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两大两真”上。第一大是参演人员规模之大,调动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的海、陆、空三军部队,以及军事院校、武警部队,共计约13万干部战士,累计出动次数达330余万人次。甚至发动了数万名群众参演,堪称中国电影史上参演人数之最。
▲《平津战役》会师天津汤桥片段,动用解放军千余人,公路、铁路停运一周才拍摄完成
第二大是摄制组阵容的强大,邀请了众多重量级人物参与创作,顾问团中的张震上将、苏静中将、杨国宇少将曾参与淮海战役(张、杨)、辽沈战役(苏)的筹划,可谓将星闪耀。
▲国军在影片中也是人数众多(美式M1钢盔不够,当时现役的GK80盔来凑)
《大决战》中的“真”,最直观的体现在军事装备的展现上。从轻武器到坦克、榴弹炮等重型装备,包括我军法宝“没良心炮”在影片中都有所展现。而由于参演人员众多,道具枪不够用,使得很多解放军群演不得不拿起真枪客串。
▲战争片中最经典最壮观的长镜头,被后世无数影视剧使用
《大决战》中的“真”,还体现在演员的演技上。不仅主演将帅、双方领导人表现出色,所有群演也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演技水平。他们展现的不仅仅是演技,更是那个时代的士兵们的精神风貌。
《淮海战役》中,部队利用梯子渡河进攻的场景,参演的战士们不仅要面对寒冷和敌人的攻击,还要保持战斗的决心。他们前仆后继,令人动容。
▲荡气回肠的冲锋
《大决战》中的很多场景,如今已经成为了经典镜头,被后世影片不断截取“再利用”。其中就有另一部经典——《亮剑》。不过这种山呼海啸般的万人大场面已经难以再现,在特效技术普及的今天,恐怕已成为世界影坛绝唱了。
▲电影中榴弹炮真实开火镜头
《大决战》不仅在参演人数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武器装备、物资使用数量上也创造了最大记录,据不完全统计,八一厂动用的各种物资包括TNT炸药160吨,解放军棉衣5823套,国民党棉衣4331套,血浆100公斤,真坦克50辆,火炮百余门,空炮弹170多万发,真炮弹1万多发,药品仓库20间,药品120吨,老式电话100部。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快速前进镜头
《大决战》中的“真”,还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无论是军事装备、战术动作,还是人物形象,都力求还原历史。而这一点,也让它成为了新中国军事电影中的瑰宝。
《淮海战役》中,59式坦克扮演了M4谢尔曼坦克的角色,有的因为“外衣”不够,未经“假扮”就直接被剧组拉上去充当坦克残骸,所以片中出现了解放军行军经过59式坦克“残骸”这样“穿越”般的场景。
▲扮演国军坦克的59式坦克
《大决战》虽然是一部电影,但它更像是一部史诗,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历程。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大决战》共分为三部,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大家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自行搜索观看。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