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弗的知识网

关于认定驾驶员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的6个指导性案例

(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正确认定“肇事后逃逸”?本期推送内容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参考》刊载的关于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的6个指导性案例。

——编者按

最高院刑事审判庭指导案例第176号

周某杰交通肇事案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裁判要旨:所谓逃逸,客观上表现为逃离事故现场、畏罪潜逃的行为,逃逸行为一经实施,即告成立。即便肇事人逃离事故现场不远或不久,即被交警追获或者被其他人拦截、扭送,均不影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因而不存在“逃逸未遂”的问题。如果行为人确已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那么,即便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或是在逃逸状态持续过程中,能及时放弃其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听候处理,且也不论其中止逃逸是基于个人良心发现还是害怕罪责加重等何种缘故,该事后“中止逃逸”的行为均不得推翻对其先前逃逸行为的认定,而仅认定其事后的行为为自首,即分开认定,而不宜相互冲抵。

最高院刑事审判庭指导案例第220号

倪某国交通肇事案

——如何准确把握“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裁判要旨:被告人在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其目的虽然是为了救治被害人,但当其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后,又将被害人遗弃后逃跑。其时被告人的主观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积极救治被害人,到为逃避法律追究弃尸逃离。被告人在案发前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报案,但仍故意隐匿直至被抓获归案。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特征,构成“肇事后逃逸”。

最高院刑事审判庭指导案例第415号

孙某玉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逃离现场后又投案自首的行为能否认定“肇事逃逸”?

裁判要旨:认定肇事人“逃逸”不能仅仅看肇事人是否离开现场,其关键在于肇事人是否同时具备“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立即投案”的行为特征。如果肇事人肇事后积极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如拦截车辆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并立即报案在医院守候等待公安机关的审查处理,虽然其离开了肇事现场,但系为了救助被害人所致,当然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最高院刑事审判庭指导案例第697号

王某彬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后逃逸又自动投案的构成自首,但在逃逸情节的法定刑幅度内视情节决定是否从轻处罚

裁判要旨: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考察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

最高院刑事审判庭指导案例第788号

刘某露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后,行为人因受伤在医院治疗,公安机关向其询问案情时,拒不交代肇事经过,并虚构身份信息,后逃离医院的行为,是否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裁判要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基本含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不履行保护现场、积极抢救、迅速报案等义务,而逃跑的行为。只要是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的行为,都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最高院刑事审判庭指导案例第857号

龚某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必须齐备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2)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3)客观上有逃离的行为,且逃离行为可能影响到对被害人的救助、导致事故损失的扩大、妨害民警对事故的查处。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至第三条详细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司法解释。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mdanhe.com/post/139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 何博成
    2024年12月17日 16:19:17
    这六个指导性案例对认定驾驶员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给出了具体明确的标准,有利于减少争议和误判。
  • 秦康祥
    2024年12月17日 16:22:04
    认定驾驶员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关注人命关天的事务,同时我们期待对于具体法律细节更严格的落实与普及,这样能帮助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在驾驶过程中的责任者以及无辜受害者的权益保障的程序正确运行并做到实际的人道处理措施更为合适有效且稳定长远。。
  • 员珏宇
    2024年12月17日 16:24:51
    刹车不是我出来的反映就只有A国的交通法规才是合理的,司机肇事后逃逸就应该受到惩罚。
  • 支奇来
    2024年12月17日 16:27:42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肇事后逃逸行为不应仅仅因为缺乏认罪或合作而判定为当然成立,具体情境需考虑其他事实与情节综合评估其真实含义和法律影响。(9分)
     —— 一字一句解析仅供参考哟 !!!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