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法律意识,寻找信息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表示,个人信息泄露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体现在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上,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找到信息利用和隐私保护的平衡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保护信息安全是“没完没了”的事业,公众需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观念,同时,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收放自如地使用,让个人信息做到“可用不可见”。
建立数据审计系统,加强执法力度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建议,建立数据审计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掌握信息流向,给信息增设电子密钥,同时建议为个人在网上建立数字身份和数字账户,以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定身份证,给个人信息多一层保护。他还建议,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打,提高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
遭遇信息泄露怎么办?
当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时,首先要判断泄露信息的类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个人身份证号、手机等信息被泄露,可通过“投诉个人信息泄露”的服务进行投诉;如果收到诈骗电话、链接,应及时报警处理。同时,如果能找到泄露信息的来源,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相关部门举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个人信息被散布在网络,可以到公证处对网页进行公证;如果信息被电话散布,可以通过电话录音、手机实名制等途径找到侵犯的个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信息安全的平衡是关键
黄澄清强调,保护信息安全是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信息保护机制,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栏目主编:张武;文字编辑:宋慧;题图来源:IC photo;图片编辑:邵竞)